数字学校银川5月10日电(记者李佩珊)“在银川生活很幸福。到处都是湖泊和湿地。华严湖在我家前面。空是个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华岩湖居民韩建明每天都在家附近的华岩湖散步。对于他和他的邻居来说,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湿地和湖泊大大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感。
宁夏首府银川,历史上被称为“七十二湖”,是名副其实的“河上湖城”。但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围湖造田”盛行,华严湖大面积萎缩,曾经的湖泊芦苇消失,水鸟也离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像华严湖一样面积缩小的湖泊越来越多。

如今,华严湖不仅建起了公园,配备了秋千、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还建起了银川老年大学、银川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银川文化艺术博物馆等一批市民活动场所,成为周边居民的最佳休闲场所。

花岩湖和点农河的改造,只是银川用心用情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银川市不断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岸岸并重、标本兼治,按照“东西贯通、中部提升”的工作思路,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如今,一个集河、湖、沟、渠、库、湿地于一体的区域水资源调控体系和银川这个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黄河之畔,一望无际,银川人周末一小时的闲适生活,总能在这里找到宁静而深远的答案。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摇曳的芦苇,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落日的余晖,银川黄河湿地公园蜿蜒的身姿,散落在黄河岸边,点缀着五彩斑斓的黄河。
银川黄河湿地公园,位于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依托上游河道抽取的水,通过环岛流动,延长流程,减缓流速,种植水生植物,达到涵养水源、生态修复的效果,进一步改善进入黄河的水质。在通过湿地管理和建设改善入黄水质,开展科普教育、休闲运动等活动的同时,河滩村也因为这个全新的生态绿肺湿地公园而逐渐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银川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容接驳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银川自2018年开始实施并完成银川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容接驳工程。该工程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黄河行洪区河滩整治、水系连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功能,银川黄河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据悉,银川投资3.72亿元,利用滨河大道东侧现有的8652亩水域和10246亩陆域,扩建连接永宁县中官沟以北至贺兰县北大沟的水系,将中官沟、永二干沟等11条排水沟截流入水系,调配改造黄河湿地公园、长河湾湿地等3处湿地。沿线新建中关沟、永庆沟、二排沟、银杏干沟、北大沟等人工表面流湿地3706亩,进一步疏通现有湿地排水渠道,形成8个长51.6公里、面积约1.1万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滨河水系。本项目确保贺兰北沟黄河入海口水质稳定在三类,黄河银川段水质保持二类准入。
连通河道的疏浚,增加了水体的流量和流向,使水汇集起来,循环流动。银川市在建设滨河水系过程中,还以“一轴两带四区七段八节点”为总体布局,科学种植芦苇、菖蒲、睡莲、荷花、水葱、梭鱼等沉水植物,形成1.89万亩水生植物体系,投放鱼、虾、贝等水生动物16吨,最终建成各类水生动物。同时,借助水循环净化,银川市还实现了水系湿地的连接和调整,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确保了入黄排水渠水质达标,为黄河注入了“健康血液”,有效保护了黄河水生态环境,永葆母亲河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银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展现出一幅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新画卷。(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