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纵横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合则两利,合则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这种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了“文化主体性”,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个文化要有主体性,才能有穿越时间空的引领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文化主体性,我们就很难更好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很难从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中择善而行,很难有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在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有了文化主体性,我们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对新的文化使命有了坚定自觉的承担。文化主体性使我们意气风发,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满怀信心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如何解决古今中西之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的是文化主体性的强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式持续发展的伟大文明,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应对挑战、创造新机遇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强国兴国的唯一正确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二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的高度,进一步夯实了文化主体性。
作为“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有力地体现了这种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髓,也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的根本遵循。充满浓郁的中国气息、深厚的中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灵魂,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文化方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两个结合”,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日报 张志强) 【编辑:钱姣姣】